2025-07-15

生活圈〔北北基宜〕幸福願景藍圖



「北北基宜生活圈」是指臺灣北部都會區,包含臺北市、新北市、基隆市以及宜蘭縣。由於地理位置相鄰,且在交通、經濟、文化及生活上具有高度依存性,因此常被視為一個整合性的區域。

「幸福願景藍圖」的概要,通常會圍繞以下幾個核心目標:

總體目標

通常旨在將北北基宜打造為一個宜居、永續、創新且兼具地方特色與國際競爭力的都會區域。強調在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護、社會福利和文化傳承之間取得平衡,提升居民的整體生活品質。

主要發展構想

永續發展與生態宜居

環境保育與綠化: 推動都市綠化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(山林、水資源、海岸線),發展綠色運輸和有機農業,並加強對環境敏感地區的保護與復育,減少人為干擾。

水資源管理: 改善水質、節約用水、強化防洪措施,並創造親水環境。

災害韌性: 強化防災能力,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衝擊,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
產業轉型與經濟創新

高附加價值產業: 發展知識經濟、文化創意、觀光休閒等高附加價值產業,提升區域經濟活力。

產業廊帶整合: 促進各縣市產業特色化發展,並透過交通、資訊等基礎建設,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與合作網絡。

新興產業培育: 鼓勵創新研發,培育新興產業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
便捷交通與智慧生活

完善交通網絡: 規劃與建置更便捷、智慧的交通運輸系統(包括大眾運輸、道路網絡),縮短城鄉距離,提升通勤效率。

智慧城市發展: 導入智慧科技,提升公共服務效率,例如智慧交通管理、智慧醫療、智慧觀光等。

數位生活普及: 建構完善的數位基礎建設,讓居民享受便捷的數位生活。

文化傳承與社會共融

多元文化發展: 促進原住民族、客家族群及新移民等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發展,豐富區域文化內涵。

社會福利提升: 完善醫療、教育、長照等社會福利體系,提供居民更健全的生活保障。

社區營造: 鼓勵社區參與,凝聚地方意識,打造具特色與活力的社區。

跨域合作與區域治理

整合型規劃: 強化北北基宜各縣市之間的合作機制,共同推動跨區域的重大建設與政策。

資源共享: 促進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,發揮區域整體效益。

願景實踐方式

通常透過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、法規鬆綁、爭取中央資源、引導民間投資等方式來逐步實現。此外,也會強調公眾參與的重要性,讓居民共同參與願景的塑造與實踐。

簡而言之,北北基宜幸福願景藍圖旨在透過整合性的規劃與合作,將這個區域打造成一個經濟繁榮、環境優美、生活便利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理想家園。


臺北市幸福願景

臺北市的「幸福願景 施政藍圖」旨在打造一個永續共融的希望首都,讓每位市民都能在臺北實現自我,並感受到幸福。

以下是此施政藍圖的幾個核心面向與重點:

施政願景與主軸

臺北市的施政願景涵蓋了多個層面,包括:

永續、共融的希望首都: 這是整體施政的核心目標,強調城市的永續發展和社會的包容性。

AI驅動的智慧城市: 運用人工智慧等科技,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市民生活品質。

創業家友善城市: 打造有利於新創產業發展的環境,促進城市創新。

運動之都、安全之都、未來之都: 從不同面向擘劃臺北的未來,例如透過大巨蛋啟用、舉辦國際賽事等,推動城市運動風氣與國際能見度;強化公共安全與都更,保障市民財產與生命安全;以及透過科技應用和長期規劃,引領城市邁向未來。

主要施政項目與成果

為了實現上述願景,臺北市政府推動了多項具體政策與計畫:

1. 交通建設

捷運六線齊發2.0: 持續推動捷運路網的完善,包括環狀線南北環段、東環段、萬大線一期、二期以及信義線東延段等,目標是建構便捷的交通系統,緩解城市交通壅塞。

人本交通環境改善: 致力於提升行人安全,例如拆除天橋、改造圓環為正交路口,並增加道路維護預算及路燈數量,讓市民夜間通行更安心。

2. 社會福利與育兒政策

友善生養環境:

生育獎勵金加倍: 減輕家庭養育新生兒的經濟負擔。

托育補助加碼: 配合中央政策取消排富限制,並加碼補助,鼓勵送托準公共服務。

試管嬰兒、凍卵、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補助: 提供更多元的生育支持措施。

學童營養: 推動「鮮奶週報─生生喝鮮奶」計畫,讓學童飲用在地鮮奶。

長者照護: 透過增加日照中心、提升住宿式長照機構品質、擴大敬老悠遊卡使用範圍等,打造高齡友善環境。

社會住宅: 積極興建社會住宅,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壓力。

3. 智慧城市與科技應用

AI應用: 與企業合作,推動AI在資料分析、智慧交通、防災、醫療及客服系統等方面的應用。

數位化服務: 例如「稅籍異動即時通」,預防不動產詐騙,保障市民財產安全。

4. 青年發展

青年局政策: 青年局成立後,推出多項創新政策,如海外實習、國際論壇、職涯進修補助、共享空間補助等,作為青年發展的後盾。

5. 環境與永續發展

都市再生與都更: 推動大都更時代,擴大更新地區面積,並提升核定案件數,期望能讓城市面貌更新,提升居住品質。

響應SDGs: 臺北市積極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將其融入市政規劃,涵蓋社會、環境、經濟三大面向,致力於打造一個環境友善、社會包容、經濟發展的城市。

核心精神

臺北市的施政藍圖,不僅僅是各項政策的堆疊,更強調以市民為核心,透過「開放政府、公民參與、公私協力」的理念,共同為臺北的未來努力,最終目標是讓臺北成為一個讓市民感到幸福、安居樂業的國際級大都會。



新北市幸福願景

新北市的幸福願景與施政藍圖,主要圍繞著「安居樂業」的核心目標,並以「簡政便民」、「行動治理」與「智能城市」作為三大施政方向。為了達成這些目標,新北市政府也訂定了具體的「2030願景」和「2050淨零排放」目標,並將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融入各項施政中。

新北市幸福願景的核心理念

新北市政府的施政藍圖,旨在為市民打造一個「安居樂業」的幸福城市,具體願景包含:

安 (安全與安定):提供市民穩定的生活環境,包括優化托育環境、發放生育獎勵金,以減輕家庭育兒負擔,並致力於環境整頓,打造「乾淨、寧適」的宜居城市。

居 (宜居與永續):推動城市再造,落實居住正義。這包括「都更三箭」政策,透過都市更新改善城市風貌,並以多元方式提供社會住宅,照顧青年及弱勢家庭的居住需求。同時,也強調城市永續發展,如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。

樂 (樂活與文化):打造運動城市,提升市民生活品質,並推廣多元文化與藝術。例如規劃第二國民運動中心、增設運動聚點,以及擘劃「五條美學廊帶」,如「都會探索-府中美學」、「藍天海岸-古蹟文化」等,以藝文活動和空間改造提升城市美學。

業 (樂業與發展):優化教學環境、促進產業發展,並提供多元就業機會。例如推動新北在地就學,以「在地國際化、在地菁英化、在地適性化」為三大願景;推廣在地農特產品,並結合電商通路,增加農友收益;同時也關注新住民的樂業需求,提供職訓、創業輔導等。

主要施政藍圖與策略

新北市的施政藍圖涵蓋多個面向,並有具體的執行計畫:

1. 永續城市與環境治理

2050淨零排放目標:新北市率先規劃2050年淨零排放及2030年中程減量目標,並制定《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》,加速氣候行動執行。

都市環境再造:透過「都更三箭」政策,活化大眾運輸場站周邊土地、改善行政區主要軸線景觀,並加速危險老舊建築物的更新。同時,推動公辦都更案,提升市產運用效能。

生態保育:推動友善田園區域計畫、原生動植物復育,並清除外來入侵種生物,維護生物多樣性。

2. 智慧城市與創新發展

智能城市:推動科技化教育治理、智慧學習,並發展AI+科技學校。

產業轉型:結合六大產業區域,建立智慧城市產業聚落,輔導在地產業轉型。

簡政便民與行動治理:透過數位化服務,提升政府效率,讓市民更有感。

3. 福祉照顧與社會共融

優化托育與生育:發放生育獎勵金,減輕家庭育兒負擔,並持續優化托育環境。

居住正義:透過多元方式提供社會住宅,並與中央合作推動租金補貼、包租代管計畫,照顧青年及弱勢家庭。

新住民照顧:推動「新住民三條龍政策」(樂活、樂業、樂學),提供多元培力課程、就業輔導、心理諮商補助等,並增設新住民學習中心,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。

4. 文化藝術與城市美學

美學廊帶:規劃建構五條美學廊帶,以「新美學」為推動核心,打造各地區文化品牌特色節慶活動,例如「府中雙城」計畫,透過軟硬體改造,翻轉城市景觀。

活化文化資產:持續活化閒置空間,如24小時新北市立圖書館、新北考古公園、海關碼頭活化等,豐富市民藝文生活。

5. 交通與基礎建設

交通路網完善:持續建設捷運路網,並優化公共運輸系統,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。

總體而言,新北市的幸福願景與施政藍圖是一個全面性的規劃,旨在透過各項政策和計畫,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,打造一個更安全、宜居、樂活、樂業的現代化智慧城市。


基隆市幸福願景


宜蘭縣幸福願景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