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09

生活圈〔北北基宜〕宜居生活系列

 

北北基宜(臺北市、新北市、基隆市、宜蘭縣)地區作為臺灣的首都圈,在「宜居生活」方面具備顯著優勢。宜居城市的評估通常涵蓋多個面向,包括經濟活力、交通便利性、社會文化、環境品質、公共設施和醫療教育等。


交通便利與基礎建設

北北基宜地區擁有臺灣最完善的交通網絡。

  • 大眾運輸系統發達: 臺北市和新北市的捷運系統、公車網絡以及高鐵、臺鐵的連結,大幅提升了通勤效率,縮短了城際間的移動時間。這不僅便利了居民生活,也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活動。

  • 公共設施完善: 基礎建設成熟,包括道路、電力、通訊等,為居民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生活環境。


經濟活力與就業機會

作為臺灣的政治、經濟和文化中心,北北基宜地區擁有強勁的經濟動能。

  • 豐富的就業機會: 區域內產業多元,涵蓋金融、科技、服務業等,提供大量且高薪的就業機會,吸引國內外人才匯集。

  • 優渥的薪資水準: 相較於臺灣其他地區,北北基宜的平均薪資較高,居民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。


文化多元與社會生活

北北基宜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多元的社會活動,為居民提供豐富的精神生活。

  • 文化藝術氛圍濃厚: 博物館、美術館、藝文中心等設施齊備,並經常舉辦各類展覽和表演活動。

  • 休閒娛樂選擇多元: 購物中心、特色餐廳、夜市、公園綠地等應有盡有,滿足不同居民的休閒需求。


醫療與教育資源

北北基宜地區擁有全臺最優質的醫療和教育資源。

  • 頂尖醫療體系: 區域內有多家醫學中心和大型醫院,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,保障居民健康。

  • 高等教育資源集中: 聚集眾多知名大學與學術機構,提供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多元的學習機會。


環境與氣候特色

北北基宜地區兼具都會便利與自然景觀。

  • 城市綠化與公園: 儘管是高度發展的都會區,但臺北、新北等地仍積極推動城市綠化,設有許多公園綠地,提供居民休憩空間。

  • 自然景觀多樣: 宜蘭的自然風光、基隆的港灣風情,以及臺北郊區的親山環境,讓居民在享受都會便利的同時,也能親近大自然。


總體而言,北北基宜地區在經濟、交通、教育、醫療和文化等方面具備強大的優勢,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該地區高度宜居的生活環境。

您對北北基宜地區的哪一個宜居優勢最有興趣?


臺北市宜居生活系列

臺北市,這座繁華的城市,近年來在國際宜居城市排名中表現亮眼。雖然排名偶有波動,但臺北市在生活品質方面持續獲得高度評價。根據最新的國際調查報告,臺北市在多項指標上展現了強大的優勢,使其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居住地。


臺北市的宜居優勢

臺北市的宜居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:

安全性與醫療保健

臺北市以其極高的個人安全性而聞名。國際調查顯示,臺北市的犯罪率極低,居民普遍感到安全,即使在夜間獨自行走也無須擔憂。

醫療保健方面,臺灣的健保系統被視為世界級,而臺北市集中了大量的醫療資源。便捷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是臺北市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。

便利的交通與生活機能

臺北市的大眾運輸系統被譽為典範,捷運、公車和YouBike租賃服務的整合,為居民提供了高效、便捷的出行方式。這不僅減少了交通擁堵,也提升了整體的生活品質。

此外,臺北市的便利性無處不在。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、多元化的餐飲選擇以及豐富的夜市文化,讓居民可以輕鬆應對日常需求,並享受獨特的美食體驗。

生活成本與住房

與許多國際大都市相比,臺北市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。儘管是臺灣的首都,臺北市的房租和日常開銷仍具備競爭力。

雖然在臺北尋找住房可能需要一些時間,但相較於東京或紐約等城市,臺北的公寓空間通常較大,且租金相對合理。


仍有進步空間的挑戰

儘管臺北市在宜居性方面表現出色,但仍面臨一些挑戰:

  • 交通安全: 雖然大眾運輸系統完善,但行人安全仍是需要改進的議題。

  • 空氣污染: 雖然環境品質有所改善,但空氣污染仍偶爾是個問題。

  • 氣候: 臺北市的夏季炎熱潮濕,冬季則可能陰冷多雨。


臺北的宜居展望

臺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智慧城市永續發展計畫,透過科技應用和城市規劃,持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。這些努力旨在將臺北市打造成一個更具生態永續性、多元包容且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。

總體而言,臺北市以其高安全性、世界級的醫療系統、便捷的交通和相對合理的物價,為居民提供了高品質的宜居生活。


新北市宜居生活系列

新北市幅員遼闊,擁有多元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風貌,提供居民豐富的宜居選擇。近年來,新北市積極推動多項基礎建設,提升交通便利性與生活機能,讓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找到適合的居住環境。


新北市的宜居特色

新北市的宜居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交通便利性高: 新北市擁有發達的捷運、鐵路、公車網絡,以及國道與快速道路系統,使居民能夠輕鬆通勤往返台北市及其他縣市。例如,捷運板南線、新蘆線、環狀線等都大幅縮短了城際間的移動時間。

  • 生活機能成熟: 許多區域擁有完善的生活圈,商圈林立,採買便利。不論是傳統市場、大型百貨公司或量販店,都能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。

  • 多樣化的居住環境: 新北市不僅有繁華的都會區,也有寧靜的郊區與重劃區。從熱鬧的板橋、新莊,到擁有山河景觀的淡水、五股,居民可以依據個人偏好選擇不同的生活氛態。


宜居區域推薦

以下推薦幾個新北市具備高宜居性的區域:

  • 板橋區: 作為新北市的行政中心,板橋區交通便利,生活機能極佳。江翠北側重劃區、新板特區等區域提供多樣化的住宅選擇。

  • 新莊區: 新莊區近年發展迅速,擁有便捷的捷運路網,包含中和新蘆線及環狀線。此外,大型商場與公共設施齊全,居住環境品質持續提升。

  • 土城區: 土城區緊鄰板橋,交通四通八達,除了捷運板南線外,未來還有捷運萬大線經過,且鄰近國道,適合通勤族居住。

  • 淡水區: 淡水以其優美的山河景色著稱,提供相對悠閒的生活步調。儘管距離台北市較遠,但隨著淡海輕軌及未來淡江大橋的建設,交通便利性將會改善。

  • 林口區: 林口區擁有寬敞的街道與綠地,居住環境舒適。近年來,大型商場與影城進駐,加上便捷的高速公路交通,吸引了許多家庭移居。


您對新北市的哪個區域比較感興趣?或者您在尋找居住環境時,最重視哪些條件呢?


基隆市。宜居生活系列

基隆市作為一個獨特的港灣城市,其宜居生活品質融合了山海景觀與都市機能。基隆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市政建設,致力於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,朝向「有愛城市」與「韌性城市」的目標邁進。


基隆市的宜居優勢

基隆市擁有許多適合居住的特點,包括:

  • 生活便利性: 基隆市內擁有完善的生活設施,包括購物中心、超市、醫療機構等,滿足居民日常所需。

  • 交通連結: 基隆的交通網絡便利,有多條公路和公共交通選項,如臺北基隆高速公路和火車站,便於通勤至台北或其他區域。

  • 社區氛圍: 基隆以其寧靜、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聞名,遠離大都會的喧囂。許多社區氛圍友好,居民能享受平衡的生活。

  • 自然環境: 基隆擁有獨特的港灣風光,提供良好的戶外休閒空間,如公園和綠地,空氣清新。


基隆市的挑戰與改善方向

儘管基隆市在宜居方面有其優勢,但也面臨一些挑戰,例如:

  • 天氣因素: 基隆常年多雨,潮濕的天氣是許多居民感到不便的主要原因。

  • 交通與停車: 部分市民認為基隆的城市規劃較為擁擠,道路狹窄,且停車位不足,對於開車族較不友善。

  • 老舊基礎建設: 部分地區的基礎建設較為老舊,街景有待改善。


市府提升宜居生活的具體行動

基隆市政府正積極採取多項措施,以改善居住環境,提升宜居程度:

  • 城市環境改善: 投入資源進行公園綠地規劃、道路優化和公共空間提升,並推廣低碳交通與綠色運輸,打造更美麗宜居的城市。

  • 環境衛生: 推動「環境衛生促進行動計畫」,加強環境整潔,並深植市民環保意識。

  • 綠化與空氣品質: 推動「空氣品質淨化區補植計畫」與「空品淨化區企業認養計畫」,廣邀各界參與,共同提升空氣品質與環境韌性。

  • 社會福祉與長照: 推動長照服務、擴大育兒與教育資源,並打造行人友善環境,確保所有市民都能安心生活。

基隆市政府致力於將基隆打造成一座適合生活、工作與成長的宜居城市。

您對基隆的哪個面向最感興趣,例如交通、教育、或是休閒生活?


宜蘭縣。宜居生活系列

宜蘭縣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閒的生活氛圍,被許多人視為理想的居住地。這裡依山傍海,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,並在多項生活指標上獲得高滿意度。


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

宜蘭縣在居住領域表現出色,根據統計數據,宜蘭縣的「平均每人居住面積」位居全台第一。這意味著居民擁有寬敞的生活空間。此外,宜蘭的空氣品質也名列前茅,僅次於台東和花蓮,優質的環境讓居民非常有感。

宜蘭居民的主觀幸福感長期處於全台前段班,他們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、環境品質和居住條件等方面的滿意度很高。


交通與地理位置

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,交通便利性近年來大幅提升。

  • 鐵路: 北迴鐵路連接宜蘭與台北、花蓮,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選擇。

  • 公路: 國道五號(蔣渭水高速公路)經由雪山隧道,大幅縮短了宜蘭與台北都會區的車程,使得通勤更加便捷。

  • 大眾運輸: 宜蘭縣內有「宜蘭勁好行」公車系統,整合了市區公車、鄉鎮市區免費巴士、公路客運和國道客運,路線廣泛且齊全。此外,「台灣好行」專為觀光設計的路線,也方便遊客和居民前往主要景點。


氣候特點

宜蘭縣屬於季風氣候區,氣候特點顯著:

  • 雨量: 宜蘭終年有雨,尤其秋冬之際東北季風盛行,雨量較多。

  • 年雨日: 全年雨日超過200天,年雨量豐富。


醫療與教育

宜蘭縣內設有多家醫院,提供醫療服務,包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、羅東博愛醫院和羅東聖母醫院等。

在教育方面,宜蘭縣政府教育局負責管理縣內各級中小學,推動資訊教育,並提供相關服務。


房價與區域特色

宜蘭縣的房價相較於大都會區更為親民,吸引了不少尋求高品質生活環境的居民。

  • 房價趨勢: 根據近期數據,宜蘭縣各區域的房價呈現不同趨勢,其中五結鄉和冬山鄉的房價有明顯波動。

  • 區域分析:

    • 宜蘭市: 文化氣息濃厚,生活機能完善,靠近學校、醫院和百貨商場。

    • 礁溪鄉: 以溫泉聞名,商業氣息濃厚,且距離台北較近,適合需要通勤的居民。

    • 羅東鎮: 房價相對穩定,是宜蘭縣的熱門區域之一。


觀光與休閒

宜蘭縣是著名的觀光目的地,擁有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:

  • 自然景觀: 抹茶山、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、冬山河生態綠舟、清水地熱、長埤湖精靈村等。

  • 人文與休閒: 宜蘭傳藝園區、羅東夜市、蘇澳冷泉公園、湯圍溝溫泉公園等。

宜蘭提供豐富的休閒選擇,無論是登山、泡溫泉還是體驗傳統文化,都能滿足不同需求。


〔北北基宜〕宜居生活系列


臺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1 環評審議規範

臺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

臺北市修訂環評審議規範 強化環評案淨零轉型 共創零碳永續未來

臺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2 淨零排放管理
 
臺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3 智慧生態社區


新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1

新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2

新北市宜居生活系列 03


基隆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1

基隆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2

宜蘭縣。宜居生活系列 01









生活圈〔北北基宜〕公共建設概覽

 

北北基宜(臺北、新北、基隆、宜蘭)地區作為臺灣的「首都圈黃金廊帶」,公共建設持續推動,涵蓋交通、環境、文教、社會福利等多個面向。以下是該地區近年來重要的公共建設概況:


交通基礎建設

臺北

  • 捷運萬大-中和-樹林線: 這條捷運線旨在強化臺北與新北間的交通連結,全線規劃地下和高架段,並與其他捷運線銜接,預計能有效紓解通勤人潮。

  • 捷運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: 旨在完善臺北都會區的捷運路網,北環段串聯新北與臺北多個行政區,提供更便捷的通勤路徑。

  • 翡翠原水管工程: 旨在確保大臺北地區的用水品質與穩定供應,特別是在颱風期間能有效應對原水濁度升高的問題。

新北

  •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(促參): 新北市積極推動促參案,近年來簽約數量領先全國,涵蓋捷運、交通、都市更新等領域。例如,永和新生地(大陳地區)的都市更新案,旨在改善老舊社區居住品質。

  • 汐東捷運: 中央政府持續投入經費支持汐東捷運的興建,已於去年底順利開工。

  • 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增設南入匝道: 旨在改善汐止地區的交通壅塞問題,已於去年10月底通車。

  • 國民運動中心ROT案: 透過ROT(整建、營運、移轉)模式,蘆洲、三重、三鶯、鶯歌等地國民運動中心進行設施更新,提供市民更佳的運動環境。

基隆

  • 基隆捷運: 近期基隆捷運高架段的細部設計技術服務案已決標,這對於基隆捷運的後續推動至關重要,目標是於2033年完工。

  • 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: 包含興建「基隆塔」豎梯,旨在串聯基隆廟口、哨船頭商圈及東岸郵輪旅客大樓,提升觀光動能。

宜蘭

  •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: 備受關注的交通建設,旨在縮短宜蘭與臺灣其他地區的交通時間。

  • 宜蘭至羅東鐵路高架化: 有助於改善鐵路沿線的交通狀況,並促進地方發展。

  • 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: 旨在提升宜蘭東澳至南澳段的行車安全。


環境與社會福利建設

臺北

  • 批發市場改建: 萬大第一果菜及漁類批發市場、南門大樓及市場改建工程等,旨在提供更現代化、衛生的市場環境。

  • 動物保護設施: 打造大型動物之家、推動動物友善空間計畫,並設立相關設施。

新北

  • 永續生態與人本環境: 新北市在公共建設中強調與自然共存,致力於打造友善宜居城市,並推動新建建築物達到近零碳目標的建築能效標準。

基隆

  • 水環境建設: 包含大武崙溪排水治理工程等,旨在改善區域排水問題,減少淹水風險。

  • 社區公共托育: 增設多處托育中心,強化家庭托育服務資源。

宜蘭

  • 水環境建設: 例如砂仔港二號抽水站新建工程和冬山鄉雨水下水道工程,強化地區防洪能力。

  • 全民運動環境: 補助多個鄉鎮市新建或整修體育設施,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運動環境。

  • 文化建設: 包含蘭陽博物館展覽場域更新和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升級等,旨在展現宜蘭的歷史與文化特色。


這些公共建設項目顯示了北北基宜地區在基礎設施、交通網絡、環境改善和民生服務方面的持續投入。

您對北北基宜地區的哪項公共建設最感興趣,或者想了解更多細節?


臺北市公共建設概覽

臺北市正在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,以提升城市機能、改善交通並促進永續發展。這些項目涵蓋了交通、城市更新、綠色能源和智慧城市等多個面向。


臺北市重大公共建設項目

交通運輸

臺北市的交通建設持續進行,重點在於擴大捷運網絡和改善道路設施。

  • 捷運萬大線第一階段: 原定於 2026 年完工,因勞工短缺等因素,目前已延後至 2027 年完工。這條路線將有助於緩解萬華區和中正區的交通擁堵。

  • 臺北車站周邊交通改善:

    • 忠孝東路四段地下道入口工程: 配合臺北大巨蛋的開發以及周邊商業區域的發展,正在興建新的地下通道。

    • 常德街地下人行通道: 旨在創造更友善的行人環境,並響應市政府的西區門戶計畫。

  • 南港高架連通平台與綠化設施統包工程: 這是東區門戶計畫 2.0 的一部分,目標是將南港區打造成繼信義區之後,臺北市另一個具備立體行人連接系統的區域。

城市更新與永續發展

臺北市也積極推動都市更新項目,並關注綠色能源和循環經濟。

  • 嘉興街公辦都市更新案: 臺灣電力公司與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合作,將臺電舊有的印刷廠區進行更新。此案計畫興建結合綠能和節電應用的智慧綠建築,預計於 2026 年完工。

  • 「循環臺北」計畫: 臺北市致力於推動循環經濟,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、廢棄物減量等措施,打造更具韌性和永續性的宜居城市。

其他重要建設

臺北市的新工處也負責多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,並獲得了相關獎項的肯定:

  • 中正橋改建及附屬管線工程: 該項目涉及拆除重慶南路高架橋和其下的自強市場,並重建平面道路。

  •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: 此項目因其隧道工程的傑出表現獲得獎項。


您對臺北市的哪些公共建設項目最感興趣?例如,您想了解捷運、都市更新還是綠能相關的計畫?


新北市公共建設概覽

新北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,涵蓋交通、水利、文化、都市更新等面向,旨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質,並促進區域均衡發展。以下整理新北市主要的公共建設項目:


軌道建設:三環三線持續推進

新北市的公共建設重點之一是軌道運輸系統的建置,以「三環三線」為核心,持續擴大捷運路網,改善大眾運輸便利性。

  • 環狀線:第一階段已通車,串聯新店、中和、板橋、新莊等地區,並與多條捷運路線交會,提供便捷的轉乘服務。

  • 萬大-中和-樹林線:第一期工程正在進行中,未來將連接萬華、中和、土城、樹林等地。

  • 安坑輕軌:已通車,大幅縮短安坑地區居民通勤至雙北市中心的時間。

  • 淡海輕軌:已通車,有效改善淡海新市鎮的聯外交通。

  • 汐東捷運:已順利開工,中央政府也挹注經費支持,未來將改善汐止地區的交通壅塞問題。


都市更新與區域開發

新北市致力於推動都市更新與大型開發案,以活化土地利用,並重塑城市景觀。

  • 塭仔圳市地重劃:這是新北市最大的市地重劃區之一,面積廣大且規劃完整,未來將引入公園綠地、社會福利中心、大學城、醫療等公共設施,是新北都市發展的重點區域。

  • 板橋府中雙城:推動人行環境改善工程,打造「美學示範基地」,提升府中區域的生活品質。


水利與環境建設

新北市注重水環境的改善與防洪防災,積極進行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營造。

  • 淡水河沿岸水環境改善:包含淡水河五股蘆洲沿岸水環境整體改善計畫,以及大漢溪、新店溪、淡水河系的污水下水道建設,旨在淨化水質,恢復河川生態。

  • 白匏湖生態園區:位於汐止區,規劃興建多功能運動園區,並整合周邊生態公園,提供休閒與生態功能。

  • 抽水站與排水設施更新:進行多個地區的抽水站機組更新與維護工程,如新莊、板橋、三重等地,以提升防洪能力。


文化與觀光設施

新北市也投入資源於文化資產修復與觀光建設,活化歷史場域,並促進觀光發展。

  • 新北市歷史建築瑞芳瑞三鑛業(整煤廠)修復及再利用工程:進行文化資產修復與活化。

  • 新北美術館:位於鶯歌,致力於打造國際級的美術館,結合在地文化特色。


新北市的公共建設涵蓋範圍廣泛,從交通基礎設施到環境改善和文化推廣,這些計畫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,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

基隆市。公共建設概覽

基隆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重大公共建設,旨在提升城市機能、改善交通、活化港區,並促進產業轉型。這些計畫涵蓋範圍廣泛,包含基隆捷運、港區再生、都市更新以及水環境改善等。


交通建設與城市發展

基隆捷運:城市發展的「金鑰匙」

基隆捷運是基隆市最重要的公共建設之一,被視為帶動城市轉型與發展的關鍵。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捷運計畫,並採用「TOD(大眾運輸導向發展)」理念,以捷運站點為核心,引導城市機能集中與空間再造。

基隆捷運沿線的五大站點規劃如下:

  • 北五堵站: 規劃為「基隆智慧科技園區」,推動產業轉型。

  • 百福站: 打造「水岸優質住宅區」,提升居住品質。

  • 六堵站: 聚焦老舊工業區的「都市更新與立體化」。

  • 七堵站: 定位為「住商產複合新核心」。

  • 八堵站: 打造「雙鐵共站宜居生活城」,作為北北基交通樞紐。

道路改善:新豐街拓寬工程

為緩解交通擁塞,基隆市府規劃拓寬新豐街及和豐街路段,預計將於2027年動工,2028年完工啟用,以改善當地交通狀況。


港區再生與都市更新

基隆市積極推動港區的活化與再生,透過多項計畫將傳統港都轉型為現代化的觀光與產業中心。

基隆市港再生標竿計畫

此計畫涵蓋多個重要項目,包括:

  • 西岸會展與旅運智慧大樓: 整合商辦、飯店、餐飲等服務,並結合國際郵輪母港機能。

  • 西二、三碼頭文創專區: 歷史建物修復活化,打造優質水岸文創園區。

  • 基隆塔與國門廣場: 興建「基隆塔」豎梯(高達60公尺),串聯廟口、哨船頭商圈及東岸郵輪旅客大樓,並透過國門廣場工程強化港口意象。

  • 基隆火車站暨城際轉運站: 改善火車站周邊環境,提升交通便利性。

都市更新與區域活化

基隆市持續推進都市更新計畫,尤其是臨港舊市區和東岸市中心區。例如,針對基隆港務局前宿舍地(一德新村)進行都市更新,並結合基隆捷運的優勢,規劃住宅和商辦,以吸引就業人潮和新住民。


水環境與基礎設施

基隆市政府也積極投入水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與防災能力。

  • 水環境改善: 推動田寮河、旭川河、南榮河、西定河等河川的水質改善與親水環境營造。

  • 大武崙溪排水治理: 改善大武崙溪河堤護岸及排水滯洪功能,減少下游淹水情形。

  • 汙水下水道系統: 積極進行汙水下水道設備與管線的新建。

這些公共建設項目不僅改善了基隆的基礎設施,也為基隆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使基隆從傳統港都轉型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城市。

您對基隆的哪項公共建設最有興趣?


宜蘭縣。公共建設概覽

宜蘭縣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重大公共建設,範圍涵蓋交通、水利、文化、教育以及都市發展等領域。這些建設旨在提升縣民生活品質、促進地方產業發展,並強化防災韌性。

以下是宜蘭縣主要的公共建設項目:

交通基礎設施

交通建設是宜蘭縣公共建設的重點,主要項目包括:

  •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: 這項計畫備受關注,目的在於改善東部交通瓶頸,促進區域發展。目前該計畫正在進行環評審查,並持續與地方溝通。

  • 鐵路高架化: 宜蘭縣政府正在推動宜蘭至羅東段的鐵路高架化,這將有助於改善市區交通、消除平交道、並提供更便利的運輸。

  • 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(東澳-南澳段): 旨在提升行車安全並改善蘇花公路的交通。

  • 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: 強化國道與蘇花改的連結,提升交通效率。

  • 台2庚延伸線及宜蘭B聯絡道員山延伸段道路闢建: 這些工程旨在改善縣內的道路網,提升交通順暢度。

  • 橋梁改建: 包括蘭陽大橋和噶瑪蘭大橋的改建案。

  • 羅東轉運站暨附屬設施停車空間新建工程: 旨在提供更完善的交通轉運設施和停車空間。

水利與防災建設

宜蘭縣高度重視水環境和防災工程,主要項目包括:

  • 水環境建設:

    • 砂仔港二號抽水站新建工程: 強化積水與雨水排放,提升地區防洪能力。

    • 冬山鄉B、D幹線雨水下水道工程: 有效強化雨水排放,增強防洪韌性。

    • 茅埔排水改善工程: 改善排水渠道和設施。

  • 蘇澳溪分洪道: 旨在提升蘇澳地區的防洪能力。

  • 五結防潮閘門改善工程: 提升防潮設施以應對氣候變遷。

  • 冬山河區域排水系統: 改善冬山河流域的排水設施。

都市發展與環境營造

在都市規劃方面,宜蘭縣持續推動各鄉鎮的通盤檢討和基礎設施改善:

  • 宜蘭縣第二行政中心新建工程: 正在五結鄉施工中,未來將提供更完善的縣政服務。

  • 宜蘭縣政中心區段徵收範圍公共工程: 包含道路、灌溉、排水、自來水、污水、電力、電信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及監造。

  • 城鄉建設與都市計畫通盤檢討: 對壯圍、頭城、礁溪等地的都市計畫進行通盤檢討,確保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都市發展的永續性。

  • 宜蘭溪南綠色轉運亮點計畫: 結合冬山雙鐵、水路,建置綠色農村旅遊路廊,並完善安全通學路網。

文教與運動設施

宜蘭縣也投入資源改善文化和運動設施:

  • 宜蘭縣立圖書館新建工程: 正在宜蘭市施工中,將提供縣民更優質的閱讀環境。

  • 羅東多功能綜合運動館: 正在羅東鎮施工中,將提供民眾更好的運動環境。

  • 蘭陽博物館展覽場域更新與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升級: 透過更新文化場域,展現宜蘭的歷史與文化特色。

  • 校園社區化改造: 活化校園空間,使其成為社區居民可以使用的多元服務場域。


這些公共建設的推動,不僅有助於提升宜蘭縣的整體發展水平,也為居民創造了更便利、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
您對這些公共建設項目中的哪一項最有興趣?或者,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宜蘭縣其他方面的發展資訊嗎?


〔北北基宜〕公共建設概覽

臺北市公共建設概覽 01 捷運路網建設

臺北市公共建設概覽 02 公辦都市更新

臺北市公共建設概覽 03 


新北市公共建設概覽 01

新北市公共建設概覽 02


基隆市。公共建設概覽 01

基隆市。公共建設概覽 02


宜蘭縣。公共建設概覽 01






2025-07-01

北北基宜生活圈

 

「北北基宜」是指臺灣北部的四個縣市: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。這個區域通常被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生活圈,涵蓋了臺灣的首都圈和東北部地區。


北北基宜生活圈的特色

北北基宜區域在地理上涵蓋了臺灣本島的最北端和最東端,地形以山地、盆地和平原為主。這個區域在交通、經濟和文化上具有高度的連動性,生活圈內的居民通勤、就學、就醫和休閒活動都經常跨越縣市界線。

經濟與產業發展

政府目前正在推動將北北基宜打造為「首都圈黃金廊帶」,並設定了不同的發展重點:

  • 臺北市: 作為科技創新與智慧產業的樞紐。

  • 新北市: 智慧製造與電子資訊的基地。

  • 基隆市: 發展海洋經濟與智慧港埠。

  • 宜蘭縣: 重點推動農業、低碳和觀光產業。

交通與通勤

北北基宜的交通網絡發達,包括高速公路、鐵路(臺鐵、高鐵)、捷運(臺北捷運、新北捷運)和客運,使得四個縣市之間的移動十分便利。

在交通政策方面,政府針對北北基宜生活圈推出了多種通勤票證,例如與桃園共同組成的基北北桃都會通TPASS,以及專為北北基宜設計的北宜生活圈TPASS,提供居民搭乘大眾運輸的優惠方案。

觀光與休閒

北北基宜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,例如:

  • 臺北: 融合了都會與文化,有許多歷史古蹟與現代地標。

  • 新北: 涵蓋多樣的地形,如海濱、山區,並包含著名的九份、金瓜石等觀光區。

  • 基隆: 擁有獨特的海洋文化和海港風光。

  • 宜蘭: 以溫泉、農業和自然美景聞名。


北北基宜生活圈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地理位置,更在於其作為臺灣政治、經濟和文化核心的地位。

您對這個區域的哪方面最感興趣呢?